頭圖加載中...

阿聯酋阿曼 | 遠離人潮,一千零一個美夢中的阿拉伯札記
- 出發時間/2020-01-28
- 出行天數/15 天
- 人物/ 和朋友
- 人均費用/8000RMB
阿拉伯札記
印象中的阿拉伯總是塵土飛揚的。
叮叮當當的駝鈴聲打破沙丘的寂寥,空氣中彌漫著乳香燃燒的輕煙與忽近忽遠的芬芳,一陣大風裹挾著沙粒、掀起黑衣女子的面紗。
《一千零一夜》中,阿拉丁摩擦神燈,航海家辛巴達升起桅桿上的風帆,
阿里
巴巴在藏寶洞前大喊著“芝麻開門”。
電視上風度翩翩的白衣連鬢胡須男子,黑紗裹著只露出深邃雙眸的女人,精致雕刻的銀質水壺中倒出香氣濃郁的阿拉伯咖啡。
平地而起的高樓大廈,漢
白玉
裝潢著的純白清真寺,高聳入云的尖塔,還有從空中俯瞰美輪美奐的棕櫚樹狀島嶼。
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沙漠。
恰如一半的黃沙漫地、荒無人煙,一半的
富裕
安寧、國泰民安。
地處國際新聞上最熱鬧的“
中東
”地區,阿拉伯半島卻是這一板塊上難能可貴的寧靜區域。在
歐洲
各國瓜分伊斯蘭世界的時候,這里的大部分國家和部落因與
英國
之間達成了
和平
協議,因而被稱為“停戰諸國”。早先的這些沙漠大多是貝都因游牧部落的生活區域,捕魚、采集珍珠和經商貿易是這里曾經主要的經濟來源。直到石油的發現,帶給了這個地區前所未有的財富和日新月異的改變。
如今,這里儼然成為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區之一。世界上最奢華的清真寺、世界最頂級的酒店、世界第一高樓、世界第一快過山車......想要體驗金錢帶來的美妙感受,這里是絕佳之選。
但是,仍然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探尋這片土地。遠離富麗堂皇的酒店、繞過高低錯落的建筑、避開熙熙攘攘的人群,向著沙漠深處和海洋遠端前行。去問寂寞的沙丘、問靜謐的海灣,這片土地上,有著怎樣的歷史和昨天。
想要看到的,是這片土地的全貌。
誠然,這片幾十年前還是荒蕪沙漠的半島,相比隔海相望的兩河文明誕生地來講,著實年輕而稚嫩。這里有著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沙漠之一,驕傲的貝都因游牧部落帶著駱駝和羊,在氣候嚴酷的沙漠中摸索前行,在沙丘邊搭起帳篷,在綠洲邊定居。正如Bedawin的本意,“沙漠居民”。
在石油經濟之前,這里的城市幾乎很難稱之為“城市”,只有幾間破舊的由泥巴和棕櫚樹建成的矮小房屋,狹窄而泥濘的街道和極其少見的機動車。1962年,第一船原油從
阿布扎比
運出,從此開啟了一個現代化和繁榮的新時代。自那以后,城市和人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,七個酋長國組成了聯合酋長國,開啟了阿拉伯歷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。
滿街佇立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,莊嚴地彰顯著這個以信仰集結起來的龐大民族的無比虔誠。平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并未減損這些清真寺的威嚴。一日五次,每當清真寺的吟誦聲響起,男人們從街道的四面八方涌入祈禱室。此時此刻,這便是天地之間最重要的事情。
如果你會懷疑,這世間會有何種力量,竟會叫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卻甘之如飴?
為何有人會為此每天五次,停下手邊所有事情,一心一意虔誠禱告。會每天反復誦讀那看起來頗有些復雜拗口的經文。會在每間房間里都設置著清晰的朝向“圣城”
麥加
方向的指示標志。會在每年有一個月的時間從早到晚齋戒不吃不喝。會將去
麥加
朝覲作為一生必盡的義務。
當你來到阿拉伯世界,一切謎團都會解開。
11天,7座城市,1000多公里。走過兩個國家、五個酋長國。這條路線雖不是人跡罕至,但也確實是通常游客不會選擇的線路。在
沙迦
尚有國人蹤跡,到了阿冶曼、
拉斯海馬
和
馬斯喀特
幾乎很難見到黃種人的游客。遠離了洶涌的人潮,便有了更多機遇去感受每一座城市獨有的芬芳。
因為疫情,回程
上海
的航班被取消,被迫在
迪拜
又繼續滯留了幾天。下圖的行程是出發前最初的計劃行程。
一路走來,從海洋之濱到沙漠中心,再返回繁華的海邊都市。在
沙迦
,感受純粹的伊斯蘭信仰文化;在阿冶曼,體會沙漠濕地的自然生態;在
拉斯海馬
,看海水與火焰的遺世孤獨;在
馬斯喀特
,尋《一千零一夜》的傳說中的迷人情懷;在阿萊茵,感受沙漠中的清涼綠洲;在
阿布扎比
,看信仰與藝術之光;在
迪拜
,見證歷史與現在。
拋開游人如織的世界第一高樓。有黃金鑲嵌的酒店。偌大無比的水族館和商場。
卻邂逅了廢棄多年的可以俯瞰城市的堡壘。夕
陽西
下波光粼粼的
阿曼
灣。夜幕中明月照映下的清真寺。
如夢似幻的阿拉伯,無論何時回想起來,都彌足珍貴。
【壹·沙迦 Sharjah】
論歷史和宗教的厚重感,
沙迦
最適宜作為阿拉伯半島旅程的起點。
在
阿聯酋
,沒有哪里比
沙迦
更加虔誠。
雖然距離
迪拜
的車程只有半小時,但這里卻是完全不同的風格:沒有高聳入云的龐大建筑,也沒有富麗堂皇的奢華氛圍。唯有街道上更為密集分布著的清真寺提醒著我們:這里至今依然是
阿聯酋
七個酋長國中教規最嚴格的一處,喝酒被完全禁止,裸露膝蓋的裙子在這里甚至會被認為不敬。
于是,前往
沙迦
的路途之中,心中的敬畏感似乎多了幾分。1998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
沙迦
為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之都。2014年,它成為伊斯蘭文化之都。
如今,這里可以稱之為
中東
地區的文化標志。
沙迦
之旅,便是一次探索
阿聯酋
乃至阿拉伯的文化之旅。
沙迦
Sharjah,字面意思是“升起的太陽”。在歷史上,這里曾是整個海灣地區最
富裕
的城鎮。正因如此,文化和藝術在此發源甚早。如今,這里大街小巷有很多博物館、畫廊、科學藝術中心等,密集程度在
中東
眾多城市中遙遙領先。
如果說
阿布扎比
是
阿聯酋
的經濟中心,那么
沙迦
便是當之無愧的文化中心。
古蘭經柱廣場
偌大的空無一人的廣場上,遠遠就能望到佇立著的象征伊斯蘭宗教標志的
石柱
。
原計劃前往位于
沙迦
的古蘭經廣場,據說廣場上有一本《古蘭經》的雕塑,用以紀念7個酋長國當年簽署聯合協議。但卻被Google地圖誤打誤撞導航到了這個廣場,因為不是什么著名的旅游景點,甚至在周圍連停車場都找不到。
廣場上,除了一位正在澆水的工作人員再無他人,馬路上也只有幾臺施工車輛,寂靜地仿佛闖入了禁地一般。
誠然,伊斯蘭教不喜歡對象征物崇拜,也鮮少將他們所崇拜的先知的形象具像化,但本以為會如其他宗教重要場所一般的人頭攢動,這里的冷清著實讓人驚訝。
廣場正中央的柱子上一圈一圈環繞著金帶,延伸著爬上頂端,金帶上面用阿拉伯文雕刻著《古蘭經》的內容。這是伊斯蘭教的圣書,也是所有信徒的行為準則。底座的基石上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分別書寫了古蘭經中的重要內容。陽光斜斜地透過來, 莊嚴的經柱上又籠罩了一層金色的光芒。
石柱 頂部的尖端直指教徒們所 崇信 的“天國”。Islam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“臣服于安拉”,人們相信,在虔誠的信仰和臣服之后,定會獲得靈魂與來生的幸福與安寧。
“ 沙迦 ,伊斯蘭文化之都。”經柱正下方的側面雕刻著如是話語。任何人,在 沙迦 這座信仰之都,都能找到靈魂的 平和 。
沙迦藝術博物館
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和生命狀態,藝術是最好的窗口。每個時代的藝術內容與風格,都客觀地向我們展示著當下這里正在發生的一切。
歷史上,
沙迦
曾是整個現代
阿聯酋
地區最
富裕
的城鎮,也成為了最早開始堅持藝術和文化發展的酋長國。如今的
沙迦
就像一本書,遍布在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博物館、藝術館、畫廊、科學藝術中心、清真寺等,就成了歷史的記錄者。歷經百年雨雪風霜,向世人展示著時間留下的所有痕跡。
沙迦 藝術博物館,就坐落在這些遺跡極為集中的古跡區,是一幢典型的灰白色阿拉伯建筑。這里是是 中東 海灣地區最大的藝術博物館,收藏著來自伊拉克、 埃及 、敘利亞、 黎巴嫩 、 巴勒斯坦 和 阿聯酋 等阿拉伯國家的藝術家作品。這些藝術家很多在20世紀的阿拉伯現代藝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,許多甚至可以稱之為阿拉伯現代藝術的先驅及開創者。
博物館的建筑結構簡單明了:中間廳堂部分為兩層樓高的架空,頭頂的墻壁四周裝飾著伊斯蘭風格的彩繪玻璃窗。 當陽 光照射進來,便在純白的墻壁上形成美麗的光斑。